改革開放40年來,我市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發揮著不容置疑的重要作用。當前,全國上下吹響了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號角,我市必須牢牢把握民營經濟發展新的重大機遇期,進一步釋放民營經濟活力,進一步拓展民營經濟發展空間,奏響民營經濟發展的時代最強音。 在強化政策落實上“下功夫”。近期,省里出臺了降低企業負擔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28條措施,蘇州正在研究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實施意見。前期,我市也制定了“1123”行動計劃以及科技創新、人才等方面的政策。對太倉而言,關鍵是要抓好政策銜接,進一步調整、細化、宣傳、落實好這一系列政策,重點在金融支持、土地保障、稅費優惠、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做好保障,在優化營商環境上“放管服”。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要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審批事項減環節、減材料、減費用,大幅提升審批效率,推動服務前移、流程優化。打破各種各樣的“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在市場準入、審批許可、經營運行、要素保障等方面,為民營企業打造公平的市場環境。 在構建新型政商關系上“重內涵”。民營企業家是民營經濟核心力量,也是推動區域民營經濟發展的領軍者。構建新型政商關系,需要全面準確地理解這一關系的深刻內涵,把握好“親”與“清”的辯證關系,持續深化推進,做到“親”“清”一個都不能少。要按照“親”“清”要求,完善協調溝通機制,強化擔當意識,關心愛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從而促進民營經濟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