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減稅降費“紅包”一波接著一波。1月1日,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先手棋”落子;4月1日,增值稅降率改革“重頭戲”上演;5月1日,社保降費新政實施。減稅降費“紅包雨”讓納稅人、繳費人欣喜連連。 ■普惠性減稅集中兌現 “今年增值稅免稅額從每月3萬元提升至10萬元,這太好了!我們今年都可以不用繳增值稅了!”日前,一家從事廣告、辦公用品的企業老板高興地說。據了解,這家企業屬于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2018年銷售60余萬元。按照今年小微新政,該企業將可全年免交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再減負5%。 除了提高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起征點,今年所得稅優惠政策面向小微企業再度擴圍:從業人數標準放寬至不超300人,資產總額標準放寬至不超5000萬元,應納稅所得額提升到300萬元。在降低小微企業實際稅負的同時,引入超額累進計稅辦法,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實際稅率5%);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實際稅率10%)。 當然,收到減稅降費“紅包”的并非只有這位老板,我市眾多小微企業主均是受益者。 來自市稅務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我市共有2.2萬戶次企業享受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減稅額1.46億元,其中企業所得稅1.23億元;增值稅1308萬元;地方稅費1023萬元。 ■催發經濟高質量發展 相比面向小微企業的普惠性減稅政策,大幅下調第一大稅種增值稅的稅率,可謂今年減稅降費的“主菜”。 今年4月1日正式實施的增值稅新政策,包括制造業等行業,將16%稅率降到13%;交通運輸業、郵政業、建筑業、房地產業、基礎電信服務和農產品等貨物;將10%稅率降到9%;其他的保持6%一檔稅率不變。擴大進項稅抵扣范圍,將企業員工國內出差等交通費用產生的稅收納入抵扣范圍;將取得不動產支付的進項稅由分兩年抵扣改為一次性全額抵扣。這兩項措施可增加納稅人的可抵扣進項稅,讓減稅惠及所有納稅人。試行制度,建立覆蓋全行業的期末留抵退稅機制,對增量留抵稅額按條件予以退還,增加企業現金流。 增值稅改革落地一個月,減稅成效已初步顯現,受益最大的制造業企業已經感受到減負的春風。據太倉冠聯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的財務負責人介紹,僅增值稅稅率下調這一項政策,預計一年累計將為冠聯減稅600多萬元,這筆資金為企業更好、更快發展注入新的動能。太倉瓦塔塔辦公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戚建波說:“我們公司主要從事計算機設備、配套產品等辦公用品銷售,增值稅稅率從16%直接降到13%,稅負直接下降了18.75%,讓我們有了底氣和空間降低產品價格、讓利給消費者,實現了利企利民的雙贏!” “增值稅改革既惠當前又利長遠,為企業減負的同時,更助力經濟轉型升級。”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作為經濟發展基礎和實體經濟重要部分的制造業,是此次稅率下調最大受益對象。先進制造業是經濟發展之基,一定要努力發展壯大,只有制造業發展了,才可以帶動勞動力就業,就業了的老百姓才會有收入,才會有購買力,才會形成有效市場需求;同時可以帶動配套產業的發展,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