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太倉港持續發揮港口功能優勢,不斷創新業務模式,完善服務體系,推動港口生產持續增長。太倉港口管委會日前發布的生產數據表明,今年上半年,太倉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257.3萬標箱,同比增長5%,集裝箱吞吐量繼續位居全省第一;貨物吞吐量完成11053.8萬噸,基本與去年持平;外貿貨物吞吐量完成3708萬噸,同比增長3.5%。 上半年,港口生產主要呈現高開低走特征,第一季度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18.4%,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9.6%。不過,第二季度集裝箱和貨物吞吐量均有所回落。原因表現在,今年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國內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企業貨量受到影響;航運市場低迷,航運企業加速重組整合,調整在太倉港運力結構布局;安全環保整治對生產有所影響,液體化工、礦建材料、煤炭等散貨業務受到較大影響,危險品集裝箱作業面臨較大限制。 壓力激發動力,太倉港及時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港口生產。一是加大力度增開集裝箱航線。上半年新開9條內貿干線與長江內河支線,并增加部分南方與北方航線運力,下半年力爭新開兩班東南亞航線,彌補干線運力轉移縮減產生的空缺。二是著力提高江海聯運服務質量。搭建以太倉港為中轉基地的重慶江海聯運快速通道,打造南京港至太倉港點對點快速專線“寧太穿巴”,進一步提升江海聯運效率;新增無錫、蚌埠、鹽城步鳳內河運輸服務,擴大內河水運覆蓋面,優化運輸結構。三是積極拓展優化物流模式。完善碼頭聯合作業模式,提高聯合作業標準,擴大業務范圍,提升駁船在太倉港靠泊效率和安全;進一步推動“滬太通”模式發展,通過政策引導,加強市場推介力度,突破空箱調運瓶頸,推動“滬太通”出口模式快速發展,上半年“滬太通”完成2.1萬標箱,同比增長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