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走進市實驗小學看到,這里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雨污分流改造的收尾工作,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市實驗小學是一所位于城區的百年老校,因為建造年代已久,沒有專門的污水管道,長期存在雨污混流的現象,既影響排水效率,又存在污染隱患。 為解決污水排放問題,趁著暑假,市水務集團對市實驗小學實施了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我們在校內新建了一條污水主管道與一條雨水主管道,總長約950米,分別連通向陽路污水主管道與縣府街雨水主管道,并在食堂北側新建了一座4型鋼筋砼隔油池。”市水務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經過40余天的趕工,目前,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預計于8月25日完工。項目竣工后,校內將實現雨污分流,不僅能大大改善師生的工作學習環境,而且有效提升城區水質。 除了市實驗小學,這個暑假,我市還對沙溪高級中學污水管道進行了大規模改造。 “學校作為排水大戶,如果沒有實現雨污分流就意味著部分污水會進入學校周邊的河道。”市水務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對學校進行雨污改造不僅是提升全市水環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市城鄉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環節。 據悉,為加快補齊城鄉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提升城鄉污水收集處理效能,去年起,我市正式啟動以“三消除”“三整治”“三提升”為主要內容的城鄉生活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精準攻堅“333”行動,計劃通過5年時間,城鎮建成區重要水體達到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目標;城市建成區和沙溪古鎮區90%以上面積、鄉鎮(含被撤并鄉鎮)建成區80%以上面積建成“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基本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輸送、全處理”,實現“污水不入河、外水不進管、進廠高濃度、減排高效能”,全面構建“源頭管控到位、廠網銜接配套、管網養護精細、污水處理優質、污泥處置安全”的城鄉污水收集處理新格局。 為確保攻堅效果,我市將總面積197.91平方公里的城鎮建成區劃分為87個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逐個明確時間節點、細化職責任務。今年以來,我市已完成排污口整治、農污設施整改、工業企業雨污分流、新建污水管網等項目599個;8個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完成建設,38個達標區在建,力爭到今年底完成104.51平方公里達標區示范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