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璜涇鎮雅豐農場,體型巨大的驅動圓盤犁好似一個“機器人”,從農機庫房“緩步”走入田地,并自己耕作起來,整個過程駕駛室空空如也。誰在幕后操縱? 在2021年蘇州秋收秋種現場推進會上,一臺無人駕駛的圓盤犁農機吸引了眾人注意,這是我市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聯合東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共同研發的低成本后裝型農業機械智能駕駛機器人關鍵技術與應用示范項目的“1.0”版本,通過5G技術遠程操控農機,在滿足安全、高質、高效、精準作業要求的前提下,降低駕駛機器人智能化改造與精準作業成本,探索稻麥生產主要環節智能化作業模式,實現農業“智慧化”轉型。 除了這臺無人駕駛的圓盤犁,更多智能化農機現場展示。全喂式收割機與半喂式收割機比拼效率和損耗率;秸稈收集系統的3臺農機——摟草、打包、包膜一氣呵成;兩臺集旋耕、開溝、施肥等6項功能于一體的播種機正在播種小麥和油菜;藍天下,兩臺農用無人機用飛播的方式智能化播種糧食……這場秋收秋種現場會,農民不再是主角,各種智能化的農機設備成了主力軍,將全力護航接下來大面積的秋收秋種工作。 現場會展示的農機設備是太倉近年來推動農業全程機械化的一個縮影。我市緊緊圍繞“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要求,通過“政府引導、項目推動、裝備支撐、技術引領、服務保障、協同推進”,有效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和產業競爭力,著力推動糧食生產向基礎設施宜機化、生產過程機械化、生產服務社會化、生產手段綠色化、生產管理智慧化方向發展。截至2020年末,我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7%。據了解,目前全市大中型拖拉機保有量達910臺,在役乘坐式插秧機494臺,小麥復式播種機370臺,高地隙植保機139臺,植保無人機21臺,聯合收割機547臺,產地烘干機358臺套,秸稈處理機械1391臺。耕整地、植保、收獲、烘干環節機械化水平達100%,種植、秸稈處理機械化水平分別達90.5%和93.4%。全市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覆蓋面積超85%,3個糧食生產“無人化農場”試點加快探索,7個涉農鄉鎮實現糧食全程機械化生產全覆蓋,30個區域“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有序推進,“農牧”“農漁”“糧蔬”“糧菇”四大種養循環模式得到有效實施,全市糧食生產向全程機械化、綠色智能化轉型升級。 市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有關負責人表示,秋收秋種現場推進會上的農機是一次集中展示和示范,未來太倉還將加快智能、綠色、有效農機化裝備技術推廣應用,加快推動糧食作物耕種收環節向產地烘干、稻米加工全產業鏈延伸,發揮農機化在保障糧食高產穩產中的積極作用,促進全市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再上新臺階,以農業生產的現代化不斷推動地方實現鄉村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