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把鏡頭拉近一點,保持攝像頭穩定,對準鋼管外徑標記有規格、牌號等信息的部位。”近日,太倉海關運用“互聯網+”查檢模式,完成了一批進口鋼管的查檢,前后耗時不到10分鐘。 “互聯網+”查檢是太倉海關貫徹屬地查檢業務改革而創新提出的作業模式之一。該模式下,符合條件的企業只需以視頻連線的形式接受海關遠程查檢,等待時間大幅縮短。太倉海關查檢科副科長陳嵩介紹:“企業提出申請后,我們會提前審核資料,完成風險評估。確定適用‘互聯網+’查檢模式的企業,可以在手機上通過關企交互平臺APP和海關實時連線。” 由于轄區內企業分散,現場查檢存在作業距離遠、關員在途時間長等問題,兩名關員每天最多只能去5到6家企業開展屬地查檢。新模式可實現“零接觸、零延時”的遠程作業,實時完成開箱檢查、關鍵點位拍照、信息記錄等過程,從企業預約到完成屬地查檢,平均作業時長從3到5個工作日大幅縮短到1個工作日。 效率的提升源于風險管理理念的應用。屬地查檢業務改革對企業及其進出口商品實施了分類管理,包括實地查檢、集中查檢、“互聯網+”查檢和“合格保證+符合性驗證”查檢4種形式,可根據企業信用等級和產品風險狀況靈活選用。改革實施一個月以來,太倉海關轄區內已有50余家企業先后申請使用進出口商品屬地查檢新模式,其中26家企業通過審核,共完成查檢200余批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