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一輛疾馳的藍色轎車內,一名傷者手指不時涌出鮮血,周邊車流不斷讓車內的人心急如焚。一抹“熒光黃”出現在339省道東倉路路口,鐵騎隊員與轎車對接,仿佛一道亮光照亮前路。在后方,交通指揮中心根據當時周邊區域的路況為開道鐵騎規劃出最優路線,一條“生命通道”迅速打開,重傷男子及時抵達醫院。危急時刻,是這抹靚麗的“熒光黃”—— 太倉交警鐵騎隊,為群眾帶來希望。 ■奔赴在守護交通安全的第一線 40多名隊員,每日疾馳在太倉城區的各個片區,早高峰一半警力、晚高峰全體路面執勤,這樣一支高負荷運轉的隊伍,常年奔赴在守護交通安全的第一線。2019年組建起的鐵騎隊是城市的“應急部隊”,擔負起路面巡邏執法、城市道路疏導、交通警衛保障、動態違法查處、事故先期處置等工作職責,可以用最快速度抵達現場處置事故,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守護道路安全。 他們的付出,遠不止這些。被評為“太倉好人”的鐵騎隊員許開帆,在巡邏路途中遇到重病司機,第一時間駕車將司機送至醫院;在馬路口看到摔傷老人,二話不說扶起老人送去醫院;遇到求助的小朋友,一邊安慰一邊護送回家……成為鐵騎隊員以來,他也記不清幫助了多少困難群眾。“這些小事其實每天都發生在我們的隊伍中,發生在每一位隊員身上。” 許開帆表示,40人的鐵騎隊每一個人都有“故事”,他們擔負肩上的使命,守護這個城市。 他們是城市行者,更是路面俠客。在群眾面臨生命危險的危急關頭,是這種如影隨形、神兵天降般的“貼身服務”,讓我們發現道路上“前方有光”,給這個城市增添更多的安全感。 ■英姿颯爽的背后是數不清的汗水和付出 駕駛鐵騎、風馳電掣,似乎是很多年輕人的夢想。但光鮮背后,是流淌不息的汗水。太倉交警高新區中隊指導員汪智告訴記者,鐵騎隊員每天騎行時間長達6個小時,歷程超過50公里,對體力是一種考驗。為了保障每一位隊員的安全,一定要磨煉駕駛技術,即便勤務繁忙,訓練依舊必不可少。鐵騎隊員平均每周訓練3次,每次超過90分鐘。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每一位隊員與各自“重量型”伙伴不斷磨合,專業的騎行服因為具有防護作用而較為厚重,即便是冬季也很快汗如雨下。 王堅是鐵騎隊的小組長,曾在太倉駕駛技術比拼中獲得第一名,在蘇州市級比賽中獲得第四名。他告訴記者,鐵騎隊的任務是幫人、救人,首先自己的技術要過硬,反復訓練是必須的,要達到“人車合一”的效果,才能在日后的勤務中萬無一失。對于鐵騎工作,王堅抱有一份情懷,他不僅練車,還會“琢磨”,全隊車輛的“小毛小病”都是他自己解決。“鐵騎,是一份不算輕松的職業,需要付出很多。”汪智介紹,輪休、備勤,節假日是最忙的時刻,遇到惡劣天氣便是披星戴月,整夜執勤。 “每一位隊員都很給力。”汪智表示,正是他們不辭辛勞的付出,才有了當下更高效的交通環境和更平安的出行環境, 如今,服役于城區的交警鐵騎隊伍已建立2年,成為擁有“最快雙腿、最強大腦、最優服務”的交警尖刀隊伍,逐漸成為城市道路的“守護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