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正式來華訪問,訪華前,朔爾茨推動了一項中德企業之間的協議——中遠海運將入股德國漢堡港一座碼頭。同一天,在上海長寧區,作為漢堡參加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配套動作,由漢堡駐中國聯絡處主辦,漢堡港口與物流股份公司、太倉高新區管委會等單位參與的“德國物流供應鏈圓桌會議”舉行。 供應鏈,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供給,在如今的全球產業競爭中,供應鏈管理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漢堡港是德國最大的港口,也是中國制造的商品進入歐洲的重要樞紐之一,今年上半年,漢堡港對中國的集裝箱吞吐量達130萬標準箱,增長了5.8%,占集裝箱吞吐總量的29.5%。會上,漢堡港、德國鐵路貨運、歐門集團等單位紛紛圍繞物流供應鏈的穩定性、多樣化和持續性進行交流,并表達了與中國進行合作的可能和愿景。 作為包括物流行業在內德國企業在中國的聚集地之一,高新區對德合作的“太倉案例”作為經驗在會上進行了分享。疫情期間,高新區助力重點德企保障產業供應鏈穩定的做法備受肯定。 作為“德企之鄉”,太倉德企總數超450家,總投資超60億美元,年工業產值超600億元。作為太倉對德合作主陣地,高新區德企數量占全市總量的90%以上。為了更貼近中國市場和消費者,半數以上的德企開啟了本土化研發創新,從“太倉生產基地”向著“太倉生產研發中心”的定位轉變。90%以上的早期落戶德企完成了增資擴產,舍弗勒、博澤、聯合汽車電子等老牌企業多次“加碼”太倉,布局集團新業務。 會上,德國聯邦貿易與投資署(GTAI)上海辦事處首席代表科琳·阿貝爾在作報告時指出,“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正在變化發展,需要更具彈性的供應鏈戰略。”當區域化和本地化成為新趨勢,從產業發展來看,德企仍然繼續在中國加碼國產化生產、構建位于中國的獨立供應鏈,以應對全球供應鏈危機和重構、能源價格波動等風險。 高新區招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會議直觀展現了國際物流供應鏈的發展現狀和趨勢,高新區將借此開展針對性的產業招商,鼓勵和幫助企業進行產業鏈本地化。同時,在物流穩定和營商環境方面,如何保障區內高端制造業物流穩定、暢通,或者盡快促進外貿恢復,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大啟示。”本屆進博會期間,高新區將通過事先梳理和調研德國參展企業參展情況,甄選有投資意向和有潛力的公司進行專門的拜訪、交流,以拓展對德合作空間。 “太倉對德合作優勢明顯,在城市規劃、環境以及做事風格等方面,都與德國非常相似。”德國物流聯盟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劉盈告訴記者,今年9月,她來到太倉參加2022江蘇-德國經貿合作交流會,在考察過程中,太倉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太倉毗鄰上海,港口又通江達海,具備良好的區位優勢,在物流方面還有很廣闊的對德合作空間。希望能借助更多這樣的交流平臺,擴大太倉的影響,協助太倉搭建與德國港口的合作橋梁,不僅讓貨物流動起來,也讓更多貨物‘留’下來。” 此外,我市也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第一財經”記者針對高新區對德合作進行了采訪。“從1993年第一家德企落戶,到第400家德國企業艾威昂在去年落戶,德企落戶呈現‘加速度’狀態。”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李剛在采訪中表示。 太倉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勢頭良好,聚集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龍頭企業和行業“隱形冠軍”企業,形成了以精密機床、汽車核心零部件為主的高端裝備生產、組裝產業體系。制造業德企一直是太倉的驕傲,依托德企的優勢,目前全市超600家本土企業與德企開展產業配套、技術研發、智能制造、標準制定、人才培養和資本聯合等方面的深度合作,發展邁入快車道。 目前,我市正著力打造“3+3”產業集群,包括高端裝備、先進材料、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物貿總部、文化旅游六大產業矩陣。未來,在物流供應鏈方面,太倉對德合作還具備很大的想象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