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德企在太倉實現快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就拿歐亞瑟的產品銷售額來說,從2000多萬元增長到了2個多億。”沈亞是高新區德企歐亞瑟水藝(太倉)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也是市外企新聯會會長、高新區歐商投資企業協會副主席,她的工作經歷與德企在太倉的發展歷程緊密相關。 作為市政協委員,沈亞始終關注如何更好地促進德企與民企融合發展,并將把這些經驗與思考帶到即將召開的政協會議上。近幾年,受疫情影響,物流供應鏈不順暢、物流成本增加等情況,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現實問題。推動供應鏈本土化、就近化發展,成為保障企業平穩發展的題中之義。沈亞介紹,當前,不少德企正與當地民企開展產業配套等合作,以歐亞瑟為例,本地供應商一直是公司首選。她表示:“很多優秀的民營企業在產品、技術和管理水平上發展迅速,無論是疫情推動的供應鏈本土化,還是德企轉型過程中產生的合作需求,目前這個節點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讓我們重新審視德企和民企的關系,以及未來融合發展的路徑。” 沈亞認為,德國人在經貿合作中一向重視面對面交流。促進德企與民企融合發展的前提,是為其搭建溝通平臺,增進彼此了解與信任,從而推動產業合作、技術交流、人才培養等,實現多層次合作。沈亞希望通過政府層面的推動,讓民營企業領導和德企一把手、決策者坐在一起面對面交流、學習,在這些學習活動中建立信任,尋找合作機會。“另一方面,可以搭建產銷見面會,讓民營企業的強勢產品或針對某些行業的特色產品,與德企直接見面,對接雙方合作需求。”沈亞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