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委員: 我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太倉市第十五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托,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2022年工作回顧 2022年是中共二十大召開之年,是中共太倉市委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攻堅克難、開拓進取,以“太倉速度”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年,也是十五屆市政協開局起步之年。一年來,市政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迎接中共二十大、學習宣傳二十大精神為主線,深入貫徹落實中辦《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市縣政協工作的意見》精神和中央、省委、蘇州市委、太倉市委對政協工作部署要求,在中共太倉市委的堅強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府以及各鎮(區、街道)、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緊扣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牢牢把握新時代人民政協性質定位和使命任務,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不斷推動政協工作開創新局面,為奮力拼出“太倉速度”,建設“現代田園城、幸福金太倉”凝聚了智慧力量、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堅定政治方向,體現政協站位,把強化思想政治引領貫穿始終 持續深化理論學習。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共二十大精神作為政治理論學習的重中之重,擺在突出位置。一年來,市政協黨組圍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等舉行理論中心組學習會16次,各界別活動組、“同心行”黨支部、委員讀書群組等圍繞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時事政治等開展學習座談近百場次,在常學常新中提升政治站位、增進思想共識。中共二十大召開后,迅速掀起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熱潮,層層組織學習傳達,聯系實際開展討論交流,邀請專家輔導解讀,組織委員宣傳宣講,團結引導各黨派團體、社會各界人士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 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中共太倉市委加強對市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及時聽取政協黨組工作匯報、討論政協年度協商計劃和常委會工作報告,及時研究并統籌解決政協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市政協主動把工作置于市委堅強領導之下,嚴格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邀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參加重要協商活動、通報發展情況、指明工作要求。充分發揮政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重要作用,修訂完善黨組會議規則,把黨的領導嵌入思想引領、建言資政、凝聚共識的履職鏈條,確保政協工作沿著正確方向行穩致遠。 系統推進政協黨建。堅持黨建與履職深度融合,開展“喜迎二十大”系列實踐活動,專題學習重要思想、調研感悟城市變化、協商建言助力發展,以高標準黨建引領政協工作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兩個全覆蓋”,開展政協“同心行”黨支部與各鎮(區、街道)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以支部領黨員、以黨員帶委員、以委員聯群眾,形成以黨建強政治、帶隊伍、促履職、增團結的良好局面,進一步夯實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二、服務中心大局,貢獻政協智慧,把助推全市現代化建設作為主線 緊盯疫情防控精準助力。面對2022年初嚴峻復雜的新冠疫情,市政協第一時間發出《倡議書》,號召全體委員擔當作為、各展所長,團結引導社會各界共御疫情。政協班子成員分組走訪委員企業,宣傳防疫政策,提振發展信心,協助解決生產難題。線上開展“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助推企業加快發展”協商議事活動,第一時間梳理反映了物流、用工等八個方面30余條問題建議,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和有關部門的迅速解決落實。各界別活動組、各鎮(區、街道)政協工委圍繞全市核酸檢測能力、民營企業經營動態等開展調研協商,助力精準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 圍繞高質量發展協商建言。緊緊圍繞全市發展大局和現代化建設中的重點領域和關鍵問題,選好角度,深入協商議政,助力黨政科學決策、有效施策。重視發揮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作用,圍繞“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現代物貿產業創新集群發展”與市政府開展常委會議專題協商,組織委員深入調查研究,從規劃編制、數字賦能、資源集聚、要素保障、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真知灼見,助力把“港口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協商成果以《建議案》形式報送市委、市政府。明確資本市場發展、商會助推實體經濟、引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等調研課題,由分管主席帶隊,深入基層和部門調查研究、摸透實情、探尋良策,精心撰寫調研報告,一批具有前瞻性、針對性、操作性的意見建議得到重視采納。圍繞港口發展、2035國土空間規劃、深化對德合作、社會治理現代化等主題召開政情通報會,在知情明政的基礎上,全方位、多角度對相關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議。市政協各專委會、界別活動組分別圍繞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促進民企與德企深度合作等積極開展對口協商、界別協商,發揮專業特長踴躍貢獻智慧力量。 聚焦重點工作聯合監督。創新探索政協民主監督與中共黨內監督的深度融合,聯合市紀委出臺了《關于加強政協民主監督與中共黨內監督工作協調配合的意見》,建立溝通協商、聯合監督、雙向參與、成果共用、長效跟蹤5項工作機制,切實發揮聯合監督優勢,助推全市重點工作和民生實事落地落實。一年來,圍繞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國土空間全域整治、教育“雙減”政策落實、“殘疾人之家”建設等9個領域開展聯合監督,召開聯合監督會議13次,現場視察點位48個,組織委員參與130余人次,邀請紀檢和巡察干部參與60余人次。形成《關于進一步推進我市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工作的建議》等專題報告,相關建議迅速得到辦理答復。聯合監督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與社會反響,獲評蘇州市政協優秀創新案例,主要做法和成效先后在《人民政協報》《新華日報》《蘇州日報》等媒體報道。 三、堅守為民初心,傳遞政協溫度,把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裝在心中 緊扣民生幸福獻計出力。持續聚焦教育、醫療、養老、生態環境等熱點民生領域,組織開展調研協商、提案督辦等活動。圍繞區鎮公共文化事業發展開展調研視察,助力完善普惠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針對城鄉生活污水治理開展主席會議協商,助力提升長效管護與協同治理水平。聚焦“原居安老”服務的薄弱環節出實招、獻良策,共同雕琢幸福頤養“太倉模式”。選取血透資源建設等民生突出問題開展重點提案督辦,推動委員建議持續轉化為基層群眾可感可觸的民生成果。 聚焦群眾關切開門協商。全面深化“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工作,新建界別活動組“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8處,實現界別活動組、鎮、村“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全覆蓋。新建委員工作室5家。圍繞“助力化解信訪突出問題”集中開展“民生專題協商議事月”活動,省政協閻立副主席、蘇州市政協朱民主席來太專題調研指導,并參加大慶錦繡新城協商議事活動。全市各“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圍繞法治鄉村建設、出租房管理、公益暑托服務等熱點問題開展“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活動300余場次,委員和群眾參與3000余人次,協調解決各類難題200余個。積極組織開展省政協“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網試點工作,精心選擇30家試點單位完善硬件設施,實現系統設備全覆蓋,截至目前共錄入協商議事案例100余個。 暢通社情民意轉化渠道。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作為洞察民情、傳遞民意的重要途徑,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意見》,構建覆蓋社會各界的信息收集網絡。組織開展“委員聯企聯村聯社區”活動,引導委員深入基層重點收集民生領域和其他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好建議。報送《社情民意專報》《社情民意信息》10余期,內容涵蓋了科教文衛、就業住房、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等各個領域,一批群眾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四、匯聚共識合力,突出政協特色,把大團結大聯合主題融入實踐 激活合作共事向心動能。充分發揮政協“重要陣地”“重要平臺”“重要渠道”作用,邀請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經常性參加政協調研視察、專題協商、民主監督等活動,暢通意見訴求表達渠道,擴大有序政治參與。不斷完善與黨外知識分子、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等溝通聯絡機制,舉辦各界人士中秋茶話會、在太留學生創新創業座談會等活動,匯聚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強大合力。實地調研全市宗教工作情況,畫好促進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同心圓。 增強界別履職凝聚功能。對政協委員更好聯系服務界別群眾工作進行深入研究,作出常態化、制度化、系統化安排。以各界別活動組“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和掛鉤的“同心行”黨支部為依托,不斷密切政協委員與各界群眾的經常性聯系。加強專委會對界別工作的聯系指導,暢通界別與基層政協工委之間的交流協作,探索各界別活動組之間的跨界聯動,進一步彰顯界別的特色優勢。 釋放文史陣地磁吸效能。籌建“太倉市政協文史館”,為生動展現太倉政協發展歷程和履職成效,增進情感認同,加強文史研究提供新的載體。收集編印《太倉文史資料輯存》第37輯、《吳健雄小故事》文史特輯。圓滿完成歷時5年的《太倉老底子》系列叢書共4輯20個專題的編輯出版收官工作,為全面系統呈現太倉的風土人情、自然地理、逸聞趣事、精英名宦、人文遺址等提供了重要參考文獻,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舉辦“慶祝二十大 奮進新征程”主題書畫展,組織社會各界書畫藝術家、愛好者,通過書畫藝術展示中國共產黨的輝煌歷程和豐功偉績,同心共繪團結拼搏、開拓進取的激情篇章。 五、堅持守正創新,展現政協作為,把促進工作提質增效落到實處 推進政協制度建設。市政協十五屆一次會議以來,以《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市縣政協工作的意見》《中國共產黨政治協商工作條例》等重要文件和省、蘇州市政協工作要求為指引,制訂完善了黨組會議規則、協商工作規則、界別活動組規則等23項制度,內容涵蓋了政協黨建、協商履職、組織管理、內部運行等各個方面,確保新一屆政協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提高提案工作質效。堅持把提案質量作為提案工作的生命線,通過加強前期引導、嚴把立案關口、搭建溝通平臺等方式,確保提案內容的精準、務實、有用。健全重點提案督辦制度,市委書記、市長領銜督辦重點提案,召開各類提案督辦會議20余次,各提案承辦單位主動作為,認真辦理,有力促進提案辦理的落實、落細、落地。注重創新賦能,持續拓展提案“3·3工作法”,提案質量、辦理質量、服務質量穩步提升。 激發委員履職活力。舉辦全市政協委員培訓班,市委汪香元書記講授開班“第一課”,為全體政協委員作全市發展形勢報告,使新一屆政協委員更好地認清形勢、把握全局,邀請省、蘇州市政協的領導、專家圍繞政協性質定位、最新實踐要求進行培訓指導,有效提升新一屆委員履職能力。加強委員履職管理,制定完善常委年度述職辦法、委員履職積分管理辦法等,進一步激發委員履職的責任感、使命感。大力推進“書香政協”建設,組建讀書群組,拓展讀書陣地,堅持讀書與履職有機結合,探索設計“政協大講堂”“雅言讀書會”等活動,精心設計主題多元的“走讀”線路,帶領政協委員沉浸式“讀太倉”,全年開展線上線下讀書活動60余次,打響了“書香政協·悅閱婁城”讀書品牌。 提升機關服務水平。大力倡導“愛崗敬業、忠誠服務”的機關工作理念,著力打造素質過硬、能力突出的機關干部隊伍。健全機關組織架構,完善職責定位,機關內部工作規范有序,綜合協調和服務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充分發揮專委會的基礎性作用,完成新一屆政協委員入委,配強專職隊伍力量,強化專委會與界別、基層政協工委的相互協作,構筑多元協同的履職網絡。加快推進“智慧政協”建設,構建了涵蓋辦公、會議、管理、履職、宣傳等功能為一體的掌上履職平臺。 各位委員、同志們,市政協十五屆一次會議以來,我們著眼于打基礎、強根本、起好步,各項工作穩中有進、進中提質,圓滿完成了新一屆政協開局之年的各項工作。全年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專題協商會、政情通報會25次;組織專題調研活動36次;提案質量數量穩步提升,立案提案全部辦復,委員滿意率達100%;向上級報送社情民意信息197篇,其中被全國政協、省政協、蘇州市政協錄用101篇,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位列蘇州大市前列;太倉政協工作被《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等中央媒體宣傳報道18次,被《新華日報》、《江蘇政協》雜志、“江蘇政協”微信公眾號等省級媒體宣傳報道63次。這些成績的取得,是中共太倉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各鎮(區、街道)及部門密切配合的結果,是各位老領導、老同志親切關懷的結果,是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知識分子聯誼會、政協各參加單位、各鎮(區、街道)政協工委和廣大政協委員團結奮斗的結果。在這里,我代表十五屆市政協常務委員會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一年的工作,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還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不足之處,如理論學習、思想引領的深度還需進一步拓展,協商議政、建言資政的質量還需進一步提高,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的方法還需進一步創新,深入界別、聯系群眾的工作還需進一步加強。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在今后工作中切實加強和改進。 2023年工作任務 2023年,是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今年市政協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認真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理念,按照中共太倉市委十四屆四次全體會議各項決策部署,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堅持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團結動員全市各界人士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太倉新實踐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以新思想定向領航,在持續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上發揮更好作用 持之以恒抓學習,把政治理論學習擺在突出位置。把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作為貫穿全年的重要政治任務,完善以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為引領的學習制度體系,依托“政協大講堂”、“書香政協”委員讀書活動等,實現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的學習全覆蓋,動員政協委員深入界別群眾開展宣傳宣講,切實引導廣大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二十大精神上來。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持黨對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認真落實市委對政協工作的要求,嚴格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主動向市委匯報重要工作,邀請市委、市政府領導參加政協重要會議和活動。更好發揮政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重要作用,自覺把政協工作放到全市中心大局中去謀劃、去推進,確保政協工作與市委中心工作同向同行、同頻共振。一以貫之強引領,持續推進政協系統黨的建設。以中共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積極謀劃和推進政協黨建工作,深化政協黨建“1+4”制度體系,提升“兩個全覆蓋”質量水平,把著力重點放在促進黨建和履職深度融合上,推動政協黨建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始終與黨委政府同軸運轉、同向推進。 二、以新部署把準履職重點,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和服務現代化建設上展現更大作為 發揮專的優勢,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上更進一步。牢固樹立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做精做優協商這個“看家本領”,堅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建立健全協商成果采納、落實、反饋機制。全面落實市政協協商工作規則,完善協商程序,豐富協商形式,增加協商頻次,為委員參政議政、發表意見提供更多渠道。繼續深化政協協商向基層、向專業領域延伸的運行機制,引導各界群眾通過政協渠道提出意見建議,進一步豐富“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制度化實踐。突出商的水平,在服務全市發展上更進一步。準確把握大局大勢、緊扣全市中心任務,精心制訂協商計劃,就融入區域協調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港產城一體化發展、推進美麗太倉建設等重點領域,多研究深度問題,多提含金量高的建議,推動集中力量辦大事和集思廣益商量事相統一,更好地服務全市重大決策的制定和實施。聚焦一體化大局,強化與嘉定、昆山等周邊地區政協履職聯動,圍繞產業、交通、民生等領域,開展聯合調研協商,從高處著眼、實處入手、專處破題,為推動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貢獻更多真知灼見。強化督的能力,在助力民生幸福上更進一步。充分發揮協商式監督作用,深化政協民主監督與中共黨內監督協調配合制度機制,聚焦發展重點領域和群眾關心關切,持續做好過程式民主監督、建設性民主監督,進一步發揮人民政協的獨特優勢。 三、以新舉措推進雙向發力,在廣泛爭取人心匯聚發展合力上邁出更實步伐 做好“引”的文章,固守“圓心”聚共識。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履職中心環節,完善各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政協開展經常性工作的機制,加強與黨外知識分子、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溝通聯絡,引導支持統一戰線成員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市現代化建設上來。拓展“聚”的渠道,延長“半徑”促共識。加強政協凝聚共識制度設計和規則制訂,把凝聚共識融入到調研協商、視察監督等各項履職活動之中,推動形成從黨內到黨外、從委員到界別群眾的凝聚共識工作格局。定期組織在太省、蘇州市政協委員開展活動、發揮優勢。充分發揮政協聯誼會、工作研究會和政協書畫室等在團結聯誼、凝心聚力方面的積極作用。增強“聯”的效果,擴大“圓面”拓共識。深入開展“書香政協”委員讀書活動,堅持帶動引領,通過委員自帶的“流量”影響、帶動、輻射廣大界別群眾共同讀書,在讀書中凝聚共識、增進團結。建立健全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依托“有事好商量”、委員工作室等平臺載體拓展“外聯”空間,多途徑聯系界別群眾、多渠道反映群眾訴求、多形式參與基層治理,放大“一個委員”影響“一眾人群”的乘數效應,努力為全市現代化發展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四、以新形象強化責任擔當,在加強自身建設提升履職質效上實現更大跨越 把握時代要求,強化擔當之責。深入落實“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要求,引導政協委員切實增強服務全市發展、參與社會治理的主人翁意識,主動在政協工作中履職盡責,在本職崗位上建功立業,在界別群眾中示范引領,不斷為太倉現代化建設謀與促、鼓與呼,以模范行動展現新時代政協人的風采。堅持守正創新,提升擔當之能。聚焦履職能力現代化,抓好創新提質和品牌塑造“兩個環節”,系統梳理、豐富拓展“有事好商量”“書香政協”等履職形式的內涵和功能,積極探索政協黨的建設、協商議政、民主監督、凝聚共識等方面的履職新平臺新載體,創新提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文史、宣傳等經常性工作質效,不斷推動政協工作常做常新、推陳出新,精心培育、持續打響更多有影響力的創新工作品牌。推進固本強基,激勵擔當之為。強化專委會基礎作用,帶領界別委員有計劃地開展履職活動,使政協專委會工作更富活力、更有成效;突出界別特色,暢通界別渠道,創新打造“一界一品”,切實把界別代表性、領域深度性、行業專業性等優勢充分展示出來。抓好機關政治建設、理論武裝、服務質效和作風廉潔,為政協事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推進數字政協建設,以數字化改革優化政協履職鏈條,暢通委員與界別群眾、社會公眾交流互動的渠道。 各位委員、同志們!新時代催人奮進,新征程任重道遠。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在中共太倉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共同譜寫太倉政協事業發展新篇章,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太倉新實踐作出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