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單
一年來,市發改委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奮力助推我市在高質量發展的跑道上行穩致遠。 ◆太倉位列2022年中國縣域發展潛力百強第2、中國縣級市基本現代化指數第5、中國縣域高質量發展百強第6、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第7。 ◆預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92億元,其中工業投資190億元、同比增長9.8%,176個三級重點項目年度投資完成率超100%。 ◆省重大項目數量位列全省各區縣第一,蘇州重點項目數量位列蘇州各板塊第二。 ◆推動高端裝備與航空航天、先進材料、生物醫藥、現代物貿四大特色產業創新集群加快發展。 ◆作為全省唯一縣級市,成功創建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點聯系城市。 ◆入選全省首批創新信用管理與服務試點城市。 ◆太倉市對口幫扶周至縣工作組獲評“2021年度蘇陜工作隊突出貢獻集體”。
過去的一年,極為特殊,極不平凡。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市委十四屆四次全會號召以拼出“太倉速度”、全力振翅高飛的過硬成效,讓中國式現代化在太倉充分展現可觀可感的現實圖景。力量生于團結、發展源自奮斗,面對超預期的多重挑戰,全市上下以超乎尋常的努力,交出了一份極不尋常的答卷。 一年來,市發改委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勇于擔當、迎難而上,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發展改革各項工作勇創佳績。
經濟回穩向好 發展韌性強勁
2022年,市發改委堅持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努力發揮好服務大局、牽頭抓總、參謀助手的作用,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大要求,統籌推進改革發展各項工作,助力全市高質量發展在克難奮進中邁出堅實步伐。 經濟運行,承壓見韌,穩中上揚。市發改委扎實推動主要經濟指標和GDP核算相關指標分解落實,通過經濟運行每月分析調度,做好總量、結構、分布和變動分析,堅持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全力以赴確保經濟穩增長。全年太倉走出經濟發展的“V型”復蘇曲線,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35億元、同比增長2%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7.8億元、同口徑增長2.1%。 百強排名,爭先進位,一著不讓。太倉位列2022年中國縣域發展潛力百強第二、中國縣級市基本現代化指數第五、中國縣域高質量發展百強第六、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第七。作為全省唯一縣級市,成功創建“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點聯系城市”。入選“全省首批創新信用管理與服務試點城市”。太倉市對口幫扶周至縣工作組獲評“2021年度蘇陜工作隊突出貢獻集體”。 重大戰略,全面實施,有效推進。深入研究港產城一體化戰略,牽頭起草了太倉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行動計劃,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落實蘇州市域一體化發展戰略,推進昆太協同聯動發展,昆太兩地已共同建立緊密高效的聯動機制,并致力打造全省、全國市域一體化的先行區。
注重有效投入 堅持項目為王
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產出,抓牢投資和項目建設,發展的后勁才會更強。一年來,市發改委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工作主抓手,千方百計上項目、集中力量抓項目,在推動項目建設上進中提質,在增加有效投入上持續發力。 有效投入持續增長。全市共列入省重大項目9個,項目數量位居全省各區縣第一;列入蘇州重點項目47個,蘇州重點項目數位居蘇州各板塊第二。預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92億元,其中工業投資190億元、同比增長9.8%,176個三級重點項目年度投資完成率超100%,寶潔供應鏈創新中心、立琻半導體、萊茵長三角運營中心等竣工投產。 資源要素保障到位。為北沿江、滬蘇通二期、港區醫院、市人民醫院急診科技大樓4個項目爭取專項債11.7億元。蘇錫常城際鐵路太倉先導段項目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全力推動華能太倉支撐性電源項目核準審批,全面啟動項目建設。
調優產業結構 匯聚轉型動力
調優調綠產業結構,實現轉型升級,是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關鍵。過去的一年,市發改委大力推進產業創新集群建設,精心灌溉“數字之花”和“服務業之花”,加快構建低碳經濟體系,為太倉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創新集群加快建設。市發改委起草了全市推進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發展領導小組文件,實施“八個一”推進工作機制,聚焦5個產業創新集群和5個新興服務業細分領域,制定專項行動計劃,每月開展專題調研,推動高端裝備與航空航天、先進材料、生物醫藥、現代物貿四大特色產業創新集群加快發展。高端裝備、先進材料、航空航天、生物醫藥四大產業規上產值達2370億元、同比增長6.5%。63個航空航天產業項目簽約落戶太倉,總投資233億元。引進生物醫藥相關企業174家,“一核兩翼”產業格局加快構建。汽車電子及汽車零部件產業集聚超600家企業,產值同比增長17%。330家規上先進材料企業完成產值976.2億元,同比增長10.1%。規上物貿企業實現營收近1400億元,新增國家4A級物流企業2家、省重點物流企業1家。 數字經濟提速發展。市發改委制定了推進數字蘇州建設太倉實施方案,明確4個方面15項主要任務,加快推動“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三位一體建設。數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已累計建成5G基站2534個,5G信號基本實現全覆蓋。規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營收同比增長8%。累計30個數字經濟類項目列入市級以上重點項目,總投資234.5億元。 第三產業蓄勢騰飛。市發改委出臺了《太倉市“十四五”現代服務業發展專項規劃》,編制起草《太倉市現代物貿產業創新集群發展2025行動計劃》,印發《太倉推動新興服務業高質量發展2025行動計劃》。服務業增加值和占GDP比重逐年攀升,尤其是港口物流快速增長。太倉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800萬標箱、貨物吞吐量超2.6億噸,均創歷史新高。 推進經濟綠色轉型。出臺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實施意見,將秸稈綜合高效利用、數據中心綠色發展、推進港口綠色物流列入重點工作。制定分布式光伏開發建設的工作意見,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優化,新增光伏裝機并網50兆瓦。圍繞能耗雙控目標,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省環保督察兩個項目完成整改。
聚焦聯動發展 攜手合作共贏
長三角一體化、蘇州市域一體化,是太倉必須抓牢的兩項重大發展機遇。一年來,市發改委堅持做好“接軌上海、融入主城、聯動周邊”文章,助力太倉搶抓機遇,在區域合作中實現共贏。 積極融入蘇州市域一體化發展。市發改委率先推進昆太協同發展,助力昆太兩地簽訂協同發展合作備忘錄,“一高三快”高快速路網體系加速構建,達成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基地協議,雙城聯動打造蘇州市域一體化區域合作樣板。主動深化與常熟協同合作。 縱深助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市發改委配合上海嘉定區做好“共創、共融、共贏”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首次輪值會議籌備工作,共同審議通過《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輪值會議制度》,發布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建設五大共識,推動三地在產業升級、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的合作走深走實。赴臨港新片區學習考察產城融合、對外開放、運營體制機制等方面創新經驗成果。蘇錫常城際鐵路太倉先導段、西浦太倉校區等太倉元素列入省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2022年工作要點,智匯谷·科技創新園、瑞金醫院太倉分院等11個項目納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北向拓展帶建設第一批重大項目》。
辦好民生實事 擦亮城市底色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對于擦亮“現代田園城、幸福金太倉”底色具有重要意義。 多措并舉增進民生福祉。一年來,市發改委堅持把富民增收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相繼出臺政府購買服務、就業創業、社會養老服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提高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工作的推進落實水平。扎實推進20個民生實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4.34億元,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出臺2022年價格調控目標責任制實施意見,完成投放市級儲備豬肉13.8噸,有效抑制豬肉價格上漲,確保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 關鍵時刻彰顯發改擔當。疫情期間,市發改委認真履行疫情防控物資保障保供組職責,成立保生產穩發展工作專班、物流貨運審批專班、物資保障專班、民生商品保供穩價等專班,24小時服務協調解決復工復產,全力保障企業物流渠道通暢,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全面完成疫情防控物資保障、重要民生商品保供和隔離酒店租賃采購任務,共同守牢全省和蘇州“東大門”。
優化營商環境 厚植發展沃土
過去的一年,市發改委一以貫之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持續發力,為太倉厚植發展沃土。 及時落實惠企政策。按照“就高不就低、就寬不就窄”原則,市發改委全面落實助企紓困省22條、蘇州46條等系列政策,細化服務業六方面20條支持措施。市屬國有企業全部完成租金減免工作,共計減免國有物業租金7771萬元、民營服務業載體租金496.69萬元。累計發放穩崗返還資金1.02億元,覆蓋企業2.12萬戶。 持續完善惠企服務。市發改委提檔升級優化營商環境5.0政策,推出50項改革舉措,打造“5E·太舒心”營商服務品牌旗艦版。出臺加強信用服務助力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的政策舉措,通過融媒體平臺舉辦“信易貸”推介會,幫助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提升融資效率、降低融資成本。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在全市上下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現代田園城、幸福金太倉”建設路徑和發展內涵,緊扣“兩個高于”,拼出“太倉速度”,讓中國式現代化在太倉充分展現可觀可感的現實圖景的歷程中,市發改委將堅決展現更大“發改擔當”、作出更多“發改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