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市市場監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服務提質增效年”為工作主線,堅決貫徹上級決策部署,按照“16620”策略,堅守安全底線,優化營商環境,維護消費者權益,加強隊伍建設,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
創新“16620”策略方針 高位引領
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的安全和保障,主題明確,思想統一。6大體系科學謀劃。研判指揮體系、融合監管體系、法治服務體系、執法辦案體系、隊伍保障體系、大數據支撐體系有序推進,內部管理機制流暢運行,內部治理效能成果突出。6大攻堅卓有成效。中心重點攻堅、營商環境攻堅、安全發展攻堅、服務培育攻堅、違法打擊攻堅、消費維權攻堅深化施行,“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意識凝聚激發,城市發展更加協調,安全保障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20個項目創新擴大。太倉市市長質量獎、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中德標準化合作等項目按時按序強勢推進,落地見效,全方位、全領域、全業態的工作靶向瞄準。
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 成效顯著
質量強市多措并舉。成功進行太倉市市長質量獎評定。蘇州市市長質量獎、省長質量獎提名獎實現歷史性突破。7家企業獲蘇州市質量獎,7個產品獲蘇州制造產品認證,82家企業獲得江蘇省質量信用A級。和路雪成為全國第一批冰激淋行業三同企業。太倉市質量基礎“一站式”服務中心運行有序,扎實開展全鏈條全周期質量基礎技術服務。標準引領作用彰顯。今年全市新增國家級以上標準84項。中德標準化創新中心建設持續推進。太倉高新區國家高端裝備制造業(智能制造)標準化試點高分通過驗收(蘇州首個國家高端裝備制造業標準化試點)。舍弗勒承擔首批國家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成為蘇州唯一入選項目。健雄學院在全國率先啟動標準化技術專業招生,成為全國首家推進標準化專業建設的高職院校。知識產權培育深化。康輝醫療發明專利獲中國專利優秀獎。太倉獲批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示范縣。蘇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太倉分中心順利運行。截至2022年11月,我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6510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77.59件。高維持年限發明專利擁有量1643件,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19.58件。
堅定不移保四大安全 扎實鞏固
食品安全狠抓底線。按照“四個最嚴”要求,緊盯食品生產、流通、餐飲等環節,持續深入推動“守查保”專項行動開展,累計檢查14595戶,覆蓋率100%。順利完成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動態跟蹤評價。充分發揮抽檢排查和化解食品安全風險隱患的作用,加強對重點食品、節令食品的監督抽檢力度。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食品安全保障順利完成。校園食品安全守護全面加強。藥械安全筑牢防線。加強對疫苗儲存、運輸以及接種環節的質量監管,持續開展對第三方檢測機構、零售藥店、高風險企業等重點經營使用單位的監督檢查。完成藥品、醫用口罩、兒童化妝品等專項監督抽檢。特種設備監管嚴守紅線。以特種設備九個攻堅項目為著力點,全面開展特種設備安全領域“百日攻堅”行動。融入“太倉市安全生產監管”一網統管平臺,全市工貿領域6000家單位全部納入系統,采集錄入特種設備風險點,實現信息共享、隱患互通。累計實施特種設備現場監督檢查2450家次,發現并消除隱患1480條,下達安全監察指令書265份,立案查處205起,同比增長294%。消費品質量安全夯實界線。強制性認證產品、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產品監督檢查同步開拓。
多舉措優化營商環境 融商匯智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聚力打造“太舒心”德資企業服務品牌,立足“德企之鄉”特色,打造“一窗受理、當場出照”的服務窗口,外資窗口“容缺登記”“AB崗”服務持續拓寬。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實有外資企業數1838戶(法人企業1552戶),投資總額339.41億美元,注冊資本194.60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增加7.23%、8.44%、8.73%。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蘇州檢查分局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服務點成功落戶太倉,條塊聯動、政企共贏、協同創新的新模式逐漸成型。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成員單位拓展到41個,開展“雙隨機”抽查任務551項,檢查主體數7741戶,實現市場監管領域“雙隨機”監管全覆蓋。價格和反不正當競爭監管持續發力。嚴厲打擊價格違法行為,查處哄抬價格、未明碼標價、價格欺詐等違法案件156起,同比增長83.5%。教育收費價格專項檢查穩步開展。嚴厲查處虛假宣傳、商業賄賂、違規促銷、互聯網不正當競爭等違法行為,執法案例入選江蘇省典型案例。流通消費高效促進。以提振消費助力企業發展,線下購物無理由退貨簽約商家8033家。成功簽訂《太倉汽車行業公平對待消費者自律公約》,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放心消費示范區開展建設,確立瀏河古鎮老街和璜涇鎮“茂林尚街”兩個示范區。
聚焦重點惠民生 同步推進
文明創建全力推進。對照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標準,落實農貿市場、小餐飲、校園周邊等創建任務。農貿市場改造提升計劃持續推動。農貿市場、藥店全程監管。農貿市場駐場檢查全程不落,“四查一測一掃”嚴格落實。零售藥店疫情防控措施狠抓不懈。進口貨物嚴格把關。進口物品疫情防控新型監管模式全國首創,有效防范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全市913家重點企業、3910名重點人員納入平臺管理,線上派發防疫任務17.31萬件。進口冷鏈食品隱患加速排查,檢查進口冷鏈食品單位8860家次。防疫物資強化保障。蔬菜保供應專班運轉有序,配貨調運精準對接。農資價格動態監測,靜態管理期間價格持續穩定。協調全市藥品批發公司、連鎖總部和零售藥店拓展進貨渠道,做好藥品儲備。夯實零售藥店哨點基礎,累計檢查藥店12797家次。 民意中心成功建設。建立健全以“密切聯系群眾、真心服務群眾”為核心,以“民思我想,民需我辦,民問我答,民困我幫”為服務宗旨的市場監管民意中心,提高各類咨詢、投訴處置效能,全年累計接處投訴舉報19926件,挽回經濟損失超350萬元,切實做到聽民意、解民憂、暖民心。包容審慎監管嚴格執行。維護市場秩序,保障民生安全,全年一般程序立案2006起,同比增長115%,結案1864起,同比增長94%,罰沒款金額總計779.82萬元。成立穩經濟增長保市場主體領導小組,出臺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內部指導意見,辦理從輕案件226件,辦理減免案件476件,從輕、減輕、免于處罰案件占全年案件數的37.6%,減免處罰金額2919.1萬元。基礎工作優化實用。以縣域市場主體庫為載體,建設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以智慧監管為支撐的全域融合監管一體模式,持續推動事中事后監管從單一監管向綜合監管轉變、從管事向管市場主體轉變。
2023年,市市場監管局將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切實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到市場監管工作各方面全過程,探索實踐“16620”策略2.0版本,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全力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全力打造“縣域一流現代化市場監管體系”。 持續推進“放管服”,提升營商環境攻堅精細度。對標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中德合作創新服務中心,打造服務引企,創新引技、科技引智的新高地。建立民營個體經濟發展中心,實現“一攬子”服務。持續加大生物醫藥產業扶持力度。 以進固穩化風險,提升安全發展攻堅支撐度。落實特種設備攻守轉換,依托大數據主動出擊,目標全年無事故。全力做好省級食安城市創建復評,加速推進食品安全“包保責任制”,對食品生產經營主體開展全覆蓋摸底調查、科學分級。嚴厲抓好藥品和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興市立業高質量,提升服務培育攻堅舒心度。圍繞重點產業鏈打造深度服務鏈,綜合運用市場監管手段,全力促進質量提升、創新驅動、消費振興。錨定“江蘇省省長質量獎”目標,再奪“蘇州市市長質量獎”。推進區鎮有效發明專利服務托管站建設工作,探索打造中德知識產權互聯互通的服務平臺,建設企業上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 開對方子嚴執法,提升違法打擊攻堅精準度。建立跨部門、跨區域的聯管聯處機制,加強部門協作配合,形成齊抓共管、整體聯動的大監管格局,推進過程監管與行政執法有效落實。探索滬蘇毗鄰區域市場監管綜合治理協同執法。研究符合太倉實際的全種類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指導標準,規范自由裁量權行使。 聚焦消費重保護,提升消費維權攻堅滿意度。打響3·15維權品牌,完善專業人民調解分中心機制。探索建立大型企業消費糾紛服務站,設立企業監督和解站。提升投訴辦件的質量、時效性和滿意度,構建監管風險預測模型,實現從事后分析向事前預警轉變,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