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2024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在成都舉行。在本次大會上,我市報送的《精準發力國際傳播 講好中國對德合作“封面故事”》入選2024年網絡文明國際交流互鑒城市典型案例,成為江蘇省唯一入選的縣級市。 深耕對德合作30余年,我市已成為中國德資企業集聚度最高、發展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目前,已集聚超500家德企、60多家“隱形冠軍”企業,德資項目總投資超60億美元。近年來,我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明確以面向德國等歐洲國家為國際傳播工作重點,切實講好對德合作“封面故事”。 拓寬平臺渠道 壯大主流聲量 優秀的對外宣傳不能“等風來”,而要“追風去”,太倉積極拓寬宣傳平臺渠道。 搶抓重要節點,借助主流媒體,在國外社交平臺推出一批爆款作品,讓太倉在德國贏得“上海邊上最理想的德企投資區域”的美譽。依托新華社《根在德國 花開太倉》短視頻在英文全球和德文專線同步播發,僅Facebook平臺瀏覽量就超323萬;發揮《中國日報》等優勢,聯動28家國際新聞媒體持續刊發對德合作三十周年系列主題報道,全球傳播量過億。 此外,作為全國首個擁有德文社交媒體的縣級市,太倉充分利用“Discover Taicang”賬號,向海外受眾展現城市魅力。上線以來,總粉絲數超24萬人,總閱讀量近4000萬次,互動量近350萬人次。 豐富交流形式 架起友誼橋梁 經貿交流和人文交流,既是對外開放的“鳥之雙翼”“車之雙輪”,也是深化國際傳播的重要引擎。 通過江蘇-德國經貿合作交流會、第七屆中德環境論壇、德國太倉日等經貿交流活動,全方位展示太倉發展優勢和對德合作成果。積極承辦“Hi Jiangsu”外媒訪蘇、“一帶一路”青少年英語演講比賽全球總決賽等文化交流活動,并依托一年一度的太倉羅騰堡啤酒節等重大活動,搭建起德國朋友與太倉市民“雙向奔赴”的友誼橋梁。 近年來,我市與新華社共建太倉中德(法)文化與商務交流中心,與上海外國語大學共建中德交流合作太倉基地,與參考消息報社參考智庫共建中德合作研究中心,與中國日報社共建“Z世代”國際傳播中心,為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嶄新平臺。 優化敘事表達 講好中國故事 太倉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交匯點,為太倉國際傳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優質素材。 站位多重國家戰略“風口”,聚焦對德合作“大課題”,我市廣邀海內外媒體來太調研采訪。央視《新聞聯播》近五年七次報道太倉對德合作,頭條重點報道我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新聞周刊》白巖松23分鐘關注太倉對德合作;新華社通過《新華每日電訊》等媒體矩陣,整版刊發《尋路太倉》等系列報道并同步播發英文全球文字通稿,全網閱讀量過億,形成一波關注太倉、看好太倉的輿論浪潮。 堅持用“小視角”切入,借力“外嘴”做好國際傳播。聯合央視制播系列紀錄片《與世界對話的小城》、邀請百萬粉絲德籍網紅拍攝太倉城市系列vlog、組織外籍粉絲赴太開展“打卡太倉啤酒節”“走讀中國·走進太倉”等活動,展示外籍青年視角下的太倉形象,將“幸福金太倉”的生動模樣展現給世界。 接下來,我市將開展多種形式的對外宣傳活動,講好太倉故事、傳播好太倉聲音,不斷擦亮國際名片。 |